一般来说,证券交易场所分为场外交易市场(简称场外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简称场内市场)。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市场则为场内市场,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交易的市场为场外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财苑)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是场内市场。

  做市商(marketmaker),亦称坐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买卖双方不需等待交易对手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

  新三板+做市商=中国的“纳斯达克”

  8月初,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1000家,做市商交易系统正式上线,新三板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做市商交易的推出,使新三板在现有市场规模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再添一股发展动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1172家挂牌企业覆盖了除房地产业以外的所有门类行业。

  市场上,一个主流看法是:新三板=中国的纳斯达克,更为精确的说法应为:新三板+做市商=中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因为,新三板与美国设立之初的纳斯达克一样属于场外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最本质的差别是交易,而交易的核心是定价。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就解决了交易的定价问题。因此,“新三板+做市商”才更接近美国的纳斯达克。

  新三板上市和参与新三板定向增发变成诱人“蛋糕”

  做市商推出后,在激活市场流动性上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新三板上市和参与新三板定向增发也从“鸡肋”变成了诱人的“蛋糕”。

  截至8月29日,挂牌公司股票成交共计13236笔,成交46.50亿元,是2013年全年成交金额的5.71倍;换手率为9.60%,是2013年全年换手率的2.15倍。其中,做市业务实施以来的一周,挂牌公司股票成交了6569笔(做市成交5814笔),环比增长338%,占今年以来总成交笔数的一半,市场新增近400个合格投资者,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意愿明显增强。

  在做市商制度执行的首周,43家公司总成交9230万元。其中,新制度出台的首个交易日,市场的成交额就达到了3866.19万元。相比较协议转让时代,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齐鲁证券下重注10亿元参与新三板业务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推出后,各家做市商的表现备受业界关注,由齐鲁证券负责做市的新眼光与四维传媒表现抢眼。为加快做市制度的落地与推广,齐鲁证券更是下了重注:在新三板业务中投入10亿元的资金,这与业内大多数券商的1-3亿元的资金对比来看比较罕见。

  齐鲁证券更是调配专业人员成立了做市商业务部门;在技术系统上亦加大投入建设,并且跟进交易策略,以此对系统进行提升。目前,齐鲁证券帮助6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居业内第二,并以拥有22家在审企业位列业内第一。

  新三板市场或成中国改善融资结构重要一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企业有1400万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仅1100多家,不到万分之一,尚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开展融资。

  这被市场人士解读为,新三板市场已成为中国改善融资结构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做市商制度的落地,新三板的“塔基效应”将更加明显,借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如果你还在用过去的眼光看三板,也许你就真的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