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做市商制度正式在新三板实施。

  数据显示,25日新三板挂牌股票共成交 8038万元、1389万股、2897笔;其中,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成交 3892万元、479万股、2722笔,分别占全部挂牌股票的 48%、34%、94%。首批做市挂牌公司中,中海阳无论是成交数量、成交金额和成交笔数均居于首位。虽然26日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成交金额显著缩小,共计成交2181万元,下降幅度达到43.96%,但相比之下,中海阳的活跃优势仍得以保持。27日,中海阳继续蝉联成交额冠军。

  “做市业务实施这几日市场整体运行较为平稳,我们认为未来的趋势还是向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市场发展部人士在接受采访中对记者评价称,如果挂牌公司的质地够好,就一定能在市场中找到青睐它的人。

  而中关村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也用三句话来形容这几天的新三板市场运行情况:“意料之中”,“很好”,“明天会更好”。

  “做市商制度终于出来了,其实这个意义远大于这几天市场运行得怎么样。首批选择做市交易的挂牌公司并不多,目前不少公司仍以为做市商制度只是券商和交易所的事,没有意识到活跃的交易对他们有多么重要,希望未来有更多公司真正认识到这个制度,积极地选择它。”程晓明对记者表示。

  中海阳成交直逼创业板

  做市交易实施以来,新三板最火的公司莫过于中海阳。虽然因为盘子大,几个交易日来它的涨幅并不大,但其活跃程度却令人咋舌。

  首个交易日,中海阳便以735.27万元的成交金额和116.52万股的成交数量成为新三板最活跃的股票,这一表现甚至直逼某些创业板股票。26日、27日虽然其成交额跟随整个市场萎缩至425万和302.3万,但这一金额仍确保它稳坐“新三板第一活跃股”这把交椅。

  值得注意的是,中海阳的总资产高达17.91亿元,在43家公司中资产规模居首,其坐拥包括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5家做市商,这一数量也居首位。

  “在做市交易开始之前我们曾经对活跃程度有过一个预估,但应该说实际的表现还是有一部分超过了我们的预估。”中海阳董秘赵萌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透露。

  而对于坐拥5家做市商的殊荣,赵萌也表示在选择时着重考虑对其所在产业有深入了解并对做市交易这种制度本身有力度和信心的券商。

  “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因为股份大,做市商确实会多一些,一般给券商带来的收益也会大些。但说到收益也要具体分析,因为如果盘子虽大但做市商也多的话,那券商收益实际上很可能与盘子小做市商少的券商收益也差不多。对于做市商数量的问题,我想说的是盘子大的股票确实会更需要做市商。在美国,苹果、微软这种盘子大股票做市商可能高达四五十家、五六十家。”程晓明表示。

  而在首批做市的公司中,相比中海阳的活跃,铜牛信息则以耀眼的涨幅吸引了不少关注。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在25、26日两个交易日里涨幅高达22.22%和19.09%。

  “相比涨跌幅,我们更看中交易的活跃度,现在才是做市商交易的初期,参与这个市场的人还是偏少,未来会越来越活跃。”铜牛信息董秘刘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毅透露,之所以选择做市商这种交易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尝试,以往的协议转让交易方式下,交易量比较少,不能令公司股票获得一个合理的估值,而做市商交易可能给公司股价一个比较合理的估值。

  “确实没有必要太在意涨跌幅,前一段挂牌公司报价都太低,市场对一个公司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以几个交易日的涨幅来判断公司的股价还为时过早。”程晓明表示。

  500万门槛制约成交量?

  “做市商首日有交易的42家挂牌企业平均涨幅是27%,交易活跃度有了提升,但整体来看成交量还是偏小。”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徐彪对记者表示。

  对于8月26日和27日的成交量较25日有明显下降,徐彪认为,两个交易日有量差也算正常,类比来看,新股上市的首日成交量一般是会大一些。

  目前各家券商对于新三板做市商业务的理解和定位并不一样,有采取主动性策略的,有采取跟随性策略的。但总体来说,徐彪对新三板未来的发展非常看好,注册制和做市商都是新三板创新性的新特点,未来对券商业绩的贡献很有空间。

  一个新业务多久能为业绩贡献力量呢?根据融资融券这个创新业务的经验是两年。从券商整体收入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收入可以占到整个收入的20%左右,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这个业绩释放过程仅用了两年。

  做市商业务与融资融券业务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在A股都是全新业务,需要改变投资人投资习惯;其次都需要占用券商自有资金,属于需要资产型业务。根据华泰证券非银组的测算,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对整个券商行业利润的增厚,大约在15%-20%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融资融券开户对个人投资者的门槛设定是50万元,现在还有券商在实际操作中降低这个门槛。而参与新三板交易的个人投资者门槛现在是500万元,较之之前的融资融券业务门槛显得偏高,对参与者的高门槛限制会影响交易活跃度及未来进入券商业绩的程度。

  “做市商交易开始之后虽然交易较之以前活跃了,但由于开户数不够多,交易还是不够活跃,5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未来应该会慢慢变得更加活跃。而券商的做市报价还是以市场为主导的,券商和挂牌企业说了都不算。”广发证券新三板部业务经理王修鹏对记者表示。

  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截至7月底时九成左右挂牌公司未能通过新三板融资,且近75%的新三板公司2014 年以来无交易。参考中国台湾兴柜市场,若谨慎假设我国新三板成交量可达主板1%,则预计成熟期内交易量将达到目前交易量的100 倍之多,流动性未来有待提高。

  券商“粗放型”做市误区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66 家主办券商获得做市业务备案,首批43 家挂牌公司涉及42 家做市商。其中,参与首批做市股票数量排名前六的上市券商依次为西南5 家、东吴5家、华泰4家、西部3家、兴业3家、海通3 家。

  做市交易首日43家挂牌公司成交金额高达3892万元,有券商测算,若新三板1000多家都能实现做市,则每天成交额可高达9亿元,若券商每单平均获得2.5%的差价,则每年做市收入可达59亿元,占2013年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的3.7%。

  面对这样美好的愿景,券商真的准备好了吗?

  “现在券商在选择做市标的的时候,普遍标准是1000万以上的利润,有的甚至还要转板才做,这个标准是有问题的。这种思路对做市商的盈利模式没有理解透,把做市业务对券商的收益看成就是以便宜价格从企业拿股票再高价卖掉这种一次性的投资收益。”程晓明表示。

  他认为原因在于做市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第一,做市的时候不管券商从企业拿到多么便宜的股票,在做市期间你都必须始终持有一部分股票,这部分收益只有在你不当做市商了,把股票卖掉的那天才能实现。第二,对做市商来说,这种一次性收益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买卖的价差,这才是最主要的收益,而其关键在于买卖价差要大,而且要同时成交。“同时成交的数量是重中之重。”

  那么券商做市究竟该如何选择股票和报价呢?

  “首先肯定要有一定的盘子,盘子太小成交量不大,就赚不到钱。其次,股份有一定数量,但也要买卖能同时成交。”程晓明指出。

  他认为,做市商的报价一定要让市场一半的人感觉到高,一半的人感觉低。“这样才能既有人愿意选择从你这买,又有人愿意卖股票给你,才能达到‘同时成交’的目的。这样的报价也往往是让大家感觉到合理的价格。”

  与此同时,程晓明还指出,简单粗糙的软件也是制约做市交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我了解,目前券商普遍没有开发做市交易策略软件。有的在做市时还是用一个人盯一只股票、一个人盯一台电脑这种最传统原始的方式来进行下单,主要策略就是控制持仓量,持仓量多了就降价,持仓量少了就涨价。”

  程晓明认为,等到未来做市策略软件出来后,做市策略会比这复杂得多,这样也才能保证高速下单子,并使成交量和报价的数量会越来越大。

  这一天也许不远了。王修鹏对记者透露,有些券商已经把做市商自动交易的系统研发出来了,但因为现在市场交易不多,市场容量不够大,还没有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