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以来的台阶式下调,到七月初的断崖式下跌,关于三板市场被“打回原形”的观点已经充斥了整个市场。从流动性指标来看,新三板市场的确已经倒退回了2015年3月行情爆发之前。上周三(7月29日)做市板块的换手率仅为0.15%,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新低。这一天650家做市交易的650家公司中,仅有369家发生交易,交易的总金额只有1.3亿。无疑,在做市交易的二级市场上,基本是存量资金在参与博弈,几乎没有增量资金的加入。

  然而判断三板市场活力的除了二级市场交易数据之外,还有定增融资的数据。最新公布的七月募资数据,出乎了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意料。

  8月3日WIND和中信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在6月三板企业拟募资金额和实际募资金额双双大幅下跌的情况下,7月出现戏剧性的分化:拟募资金额进一步下跌至131.48亿元,显示企业的融资意愿和信心较4、5月份的高峰继续降低;而显示募资效果的实际募资金额则出现强劲反弹,从上个月的0.77亿元暴涨至七月份的103.19亿元,显示理性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回到三板定增市场,锁定筹码。

  先看看反映企业募资意愿的拟募资金额近几个月来的变化,随着2014年以来的大扩容,尤其是今年3月份启动的三板市场暴涨行情,4月份新三板拟募资金额呈现“井喷式”增长,单月预计募集资金高达史无前例的186.2亿元; 随即5月份的预计总募集资金再创新高,达274.5亿元。转折点发生在6月,随着由于部分企业定增“破发”现象出现和三板整体交投低位震荡,拟募资总额降为197.0亿元,7月进一步下降到131.48亿元。(需要提醒的是,上述数据已经剔除了数额巨大的中科招商和九鼎投资的巨额融资计划)“4月份三板市场开始出现回调,而企业对融资过度乐观的态度持续到5月末,6、7月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抛出融资计划也很难得到市场响应,于是拟融资金额出现了下降。”金融资记者访问的业内人士认为。

  再来看看实际募资金额,这个关键数据如实的反映了三板定增市场上的实际融资完成情况,是融资方和投资方实际成交的成绩单。今年3月份和4月份,实际融资额分别高达100.84亿元和111.53亿元,连续创下历史新高,显示春节后三板行情的爆发吸引了融资方和投资方热切投入市场;然而随着4月调整的到来,5月完成的实际募资迅速降至23.3亿元;6月份以来,大量三板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投资者纷纷离岸观望,实际募资金额仅为0.77亿元。这是一个令市场参与各方都感到压力的数字,也就在此时,很多人评论三板市场被“打回原形”。

  令人振奋的是,7月份定增市场出现了急速升温,8月3日WIND和中信证券统计的数据显示,三板市场各定增企业实际募资总额高达103.19亿元,不仅超过了5、6月的数据,甚至超过了行情爆发时的3月份数据,仅比4月数据略低。

  7月实际融资数额为什么会出现强劲回调?金融资记者访问的业内人士表示,过去的几个月中,此前预期过高的大量三板企业纷纷调整了预期,抛出了“挤干水分”的融资计划。近期公布的定增方案也证实了这一点,上周抛出定增方案的数十家公司中,根据2014年稀释EPS计算的定增市盈率小于10倍的公司就有8家,其中浩海科技、景格科技、中港股份的定增市盈率分别仅为5倍、3倍和3倍。这样的定增计划显然很容易被投资者接受。而随着短期炒作资本的套牢和离场,一些目光着眼于一两年后的长线资金已经开始积极入场,参与三板市场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