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末,境内融资融券余额334.2亿元,市场份额9.64%;约定式购回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分别为31.41亿元和78.77亿元,业务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上述数据出自中信证券2013年年报中,该公司董事长王东明的一段介绍。中信证券创新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该公司雄厚的资本实力也得到充分体现。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资本托起的创新赚钱效应,正在加速行业两极分化。

  差别巨大的做市商投入

  由于非常看好新三板做市业务的发展前景,东方证券表示,将投入不超10亿元的初始做市资金。而一般的证券公司在做市初始阶段投入的资金都在3亿元左右。这是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的上海地区券商应对做市商制度推出而预计投入的做市资金规模。

  “初始阶段,我们将投入大概在1亿元的规模用于做市。”东莞证券董事长张运勇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位证券公司分管新三板业务的副总裁表示,尽管大家对做市商业务都比较看好,也早都在做准备,但具体到做市操作的资金规模上,每家还得结合各自的资本实力来定。毕竟作为做市商的券商,在做市过程中也会面对很大风险。

  据了解,目前已有37家证券公司获得做市资格。据股转系统相关负责人士介绍,在新三板市场中拥有主办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多数愿意承担做市业务。

  新三板业务作为证券公司非传统业务之一,随着做市商制度的推出而备受各家券商重视。一位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表示,做市商机制能否给券商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都还在预测之中,各家公司对做市资金投入的差异也都基于收益的预判。后续如果真的赚钱,证券公司也会迅速调动资金。

  进入7月份,随着股转系统相关规则的陆续发布和明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做市商制度将在8月份正式推出。而此前,股转系统总经理谢庚也明确表示,在完成相关技术测试后,将在下半年尽快推出做市商制度以活跃新三板市场。

  创新业务加速两极分化

  “我的预测是,做市商未来也将成为证券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之一。”深圳一家券商研究所副所长表示,现在那些因受资金本限制而没有做市商资格的证券公司,唯有眼馋地看着别的券商“享用”了,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创新业务。

  如果说做市商业务作为创新业务尚处于预期之中的话,那“两融”业务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证券公司的最赚钱业务之一。数据显示,2013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收入达184.62亿元,与2012年这一业务收入52.6亿元相比,增长超过250%,在各项业务占比中已当仁不让位居第三位。而排名前两位的分别为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和证券投资收益。

  现如今,恐怕没有哪家证券公司会忽视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开拓和深耕,而那些尚未获得“两融”资格的券商也都在穷尽一切获取资格。有行业人士乐观预测,今年两融余额将达到5000亿元~6000亿元规模,未来3年内两融业务对券商收入的贡献可能翻番,达到368亿元。

  东方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员王鸣飞表示,在创新业务的推动下,预计证券行业增速仍将有望在30%左右。具体而言,放贷业务增长确定,新三板及期权业务或超预期。从王鸣飞亲自到营业部走访了解情况看,预计今年融资融券规模仍有望快速提升。而去年6月底开闸的质押式购回业务预计将进入高速增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