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微信上一篇帖子火了——《你是那个跑了北马的SB吗?》,主题是:这么大的雾霾天,您给主办方交上一笔银子,然后跑42公里当人肉空气净化器,是不是有点SB?

  没想到到了中午,轮到A股上的体育概念股火了。原来是国务院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怎么解读?小金还是先先聊聊北马,看一看啥是第一次进入国务院红头文件的“体育消费”。

  小金就有一个哥们就是刚参加完北马的SB。这哥们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工作,原来在运动、服装上基本不消费,跑步这一年多,他基本保持每两天十公里的训练强度,成功减重20斤。说到消费,他亚瑟士的专业跑鞋买了三四双(每双600-1000元,合计约3000元)、服装、眼镜、护膝等装备若干(合计约2000元)、运动手表整了两款(约2000元),这就给服装、鞋类、可穿戴设备产业贡献了总计7000元的产值了。关键是,去年上海马拉松开始,人家开始进入跑步交际圈,交了一帮同道跑友,会打着飞的参加比赛。比如这次北马,除去200块报名费,上海飞北京来回机票就要2000块,加上住宿、聚会,3000块打不下来,这就带动了航空、旅游、餐饮产业。这还没算上人家已经报名了厦门马拉松和明年的日本大阪马拉松。最后,用《你是那个跑了北马的SB吗?》的观点,跑一趟北马,吸入的PM2.5颗粒大约5.6毫克,能够成功堵死大约0.07%的肺泡,多跑几次就可以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以及殡葬服务产业提供大量产值了(兄弟我没说你哈)。

  话题扯远了,总之作为最草根运动的跑步尚且能够让一个精明的上海小男人一年掏出一万银子来,体育消费的潜力各位看着办吧。

  咱们回头看看今天发的《意见》,小金提醒列位看官注意以下干货:

  第一,强调十年内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原文: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经历过2008年房市逆转的话,一定对“4万亿”这个数字的威力记忆犹新吧。5万亿的提法显然更具分量,5万亿等于2013年山东、广东、江苏几个一线大省的全年产值。这也是首次提出让体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强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体育产业作为大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同样有事业和产业划分不清,政府干涉过多的问题。在产业化的速度上,体育因为不牵涉到意识形态,显然比一边的媒体产业更具备放开的条件。这次《意见》明确把发挥市场作用写进“基本原则”,提出“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意见》中称,“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这一提法力度之大,前所未见。体彩热点已经追过一轮了,这几天北京又成立了赛马会。仅从赛马一个项目入手,就会看到强生控股(运营上海马术冠军赛)、珠江钢琴(实际控制人下属广州赛马娱乐集团)、海澜之家(集团公司下属海澜国家马术俱乐部)等投资标的,还有多少要浮出水面呢?

  第三,释放强烈了体育基础设置大投入的信号,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集群可期。

  《意见》提出,到2025你那“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过1.03平方米,此前曾规划到2015年末达1.5米,本次又提出了到2025年2平方米的目标。这意味着15年左右时间内,在人口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要翻一番。城市日渐拥挤,寸土寸金,要怎样提高人均场地面积呢?除了社区场馆建设外,打造“体育产业基地”的提法值得关注。意见中说,“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目前除了晋江体育服装产业集群外,很难找到特色的体育产业集群。是否意味着未来十年内,区域性的体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会逐步浮出水面呢?

  除了这三点,小金还想提醒各位关注两个线索:

  其一是和体育相融合的相关产业。比如《意见》中提到的体育与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饮料,以及体育设施、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其二是跨国体育项目的引进和小众项目的发展。20年前NBA引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篮球产业还是一片空白,20年后篮球上下游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篮球不仅是国内各体育项目的收视冠军,也是民间基础最雄厚的项目之一。未来十年内,橄榄球、滑雪、冰球、高尔夫、登山、击剑、自由摔跤等原本意义上的“小众”项目从海外逐渐普及到国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这其中将蕴含丰富的商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