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资本全球化投资论坛”上,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挂牌业务部总监李永春透露,年底推出新三板分层交易制度是大概率事件。此前的10月28日,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参加“金融街论坛”时也表示,新三板内部已具备分层条件,年内一定推出。这么说来,新三板离分层交易制度越来越近了。

  其实,新三板欲实施分层交易制度也并非新闻。早在今年3月,新三板分层交易问题就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4月,全国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向外界透露了“制定分层方案是今年股转公司的重点工作,一定会落地”的消息。看目前的态势,承诺兑现想来不会有太大问题。

  自2013年年底突破了在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国家高新区试点的限制后,新三板便迎来了超常规发展的新阶段。截至11月5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已增至3954家,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沪深股市主板2800余家公司的规模。有市场人士预计,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可能达到近4500家。除了挂牌企业迅猛增长,今天的新三板在交易方式上也有了质的变化,此前只有单一的协议转让方式,目前则已呈现做市转让交易与协议转让交易并存的格局。另一方面,新三板在融资方面的探索也可圈可点。如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新三板共有1484家挂牌企业完成1984次股票发行,累计发行185.40亿股,融资896.30亿元。俗称“小IPO”的挂牌与定增同时的融资模式,不仅是新三板的创新之举,也与沪深主板市场IPO“上市即融资”的融资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如此,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也开始频现“大手笔”,与沪深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相比毫不逊色。比如,继9月中科招商公告了不超过300亿元的融资计划后,九鼎投资旗下的优博创于日前又公告了融资总规模不超过300亿元的定向发行股票事项。

  但正如一个硬币总有正反两面,新三板在获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由于进入门槛较低,新三板挂牌企业良莠不齐,也由于做市转让与协议转让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新三板同一家企业的交易价格常常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甚至还出现过99999.99元的离奇报价现象,这不仅使新三板相关企业的交易价格难以反映其真实价值,不利于投资者正确做出投资决策,也不利于新三板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

  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越来越多,市场规模的越来越大,考虑到新三板相关企业目前的交易活跃程度,在新三板实施分层交易制度就显得很有必要。根据已有的报道,新三板分层交易将分为A、B、C三层结构,其中A层作为竞价交易层、B层是做市商交易层、C层则是协议转让交易层。笔者以为,新三板实施分层交易,首先要推出竞价交易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关注其他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实行层层推进制度。任何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都不允许直接进入竞价交易层。企业挂牌后,先得从协议转让交易开始,如果市场交投足够活跃,才可进入做市商交易层,实行做市转让交易,而当做市转让交易不能满足市场投资要求时,应该实行竞价交易。其次,对于出现违规行为的企业、中介或个人投资者,应限制其参与竞价交易。上周五证监会通报了6宗新三板违规案件,其中就包括挂牌企业奥美格实际控制人违规减持案与三宗操纵股票案。为了防止新三板变成某些劣质企业的“套现板”,也为了防止在竞价交易机制下产生操纵价格的行为,对于出现违规减持行为的企业、操纵市场的中介或个人,理该禁止其在新三板竞价交易。此外,新三板的投资门槛还可再适当降低。无论是对企业或对个人,500万元的门槛虽然是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设置的,但显然也将众多投资者挡在了新三板大门之外,在推出分层交易后,这样的门槛不利于提升新三板交投的活跃度。实际上,市场上并不乏降低新三板入市门槛的呼声,以目前的市场实情,笔者建议新三板门槛可降至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随着新三板的壮大,入市门槛在今后适当的时候还可再进一步降低。

  (作者系资深市场分析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