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岭股份:伴“芯”十八年 终迎飞翔时

2019-10-21 07:54: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阮晓琴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一幢不起眼的六层小楼一层,数百台设备不间断地运转,相连的电子液晶显示屏上一个个圆形图案中密密麻麻的格子里闪烁着红红绿绿的小点。这里就是我国芯片测试龙头企业华岭股份的一间晶圆测试车间。

  在这个领域已耕耘数十年的华岭股份副总经理刘远华感慨,我们是中国芯片测试行业的拓荒者。作为我国成立较早的专业第三方芯片测试企业,华岭股份18年始终如一地行进在半导体检测国产化道路上。18年间,华岭股份承接了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测试国产化重任。伴随着每一次技术突破,华岭股份在高端半导体检测领域填补了多项国家空白。

  最近,上海证券报2019年新三板万里行调研组走进了华岭股份,了解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及随着中国芯片业的崛起,华岭股份如何迎接巨大的市场机遇。

  伴“中国芯”成长

  华岭股份是上海张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国芯”企业。张江园区的这幢小楼见证了华岭逐步成长的历程,公司从最初租用其中的几间办公室,到如今占据了其五层近万平方米作为生产研发基地。调研组参观的就是该公司其中一间数千平方米的超洁净晶圆测试车间。

  华岭股份董事长施瑾介绍,这间半导体测试车间,有200多套国际先进半导体测试装备,可以覆盖市场上80%的主流集成电路产品的检测。这些设备主要从美国和日本国际半导体设备巨头进口,代表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华岭股份系2001年复旦大学下属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复旦”)与7名自然人合资设立。2019年6月末,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设计的上海复旦仍持有公司50.29%的股份。华岭股份设立时,是中国大陆第一批专业集成电路测试企业。在华岭股份设立之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产品要做测试,都只能运到中国台湾或者到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华岭股份成立后,专攻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国产化,他们在国际先进设备基础上,不断进行软硬件研发并提升国产测试技术。这个过程,用刘远华的话来形容,就是“前十年拉车,后十年展示成果”。

  做高端检测有多难?华岭股份技术总监祁建华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上证报记者,半导体先进工艺与测试的关系,包括物理特性和电气性能两个层面。先进工艺促使集成电路线宽越小,物理集成度越高,在间隙小于头发丝的情况下,半导体检测要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高精度高可靠地持续测试,其间不能有几个微米的偏离,而且这个测试过程通常需要持续一两个月。从电气性能层面,随着半导体集成度越来越高,测试程序规模日益庞大,最新的芯片工作电压已经到0.9V甚至更小的范围,对测试精度和抗干扰性能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此时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和设备环境的抗干扰能力,要相应十倍百倍地提高,才能与工艺发展匹配。

  半导体第三方测试的另一个难点是建设软件服务平台,这同样是一个十年磨一剑的过程。祁建华介绍,华岭股份要实现测试设备云端化、测试数据分析专业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必须把产业链成百上千家的企业纷繁复杂的交互数据、分析报表、程序管控接入软件平台,以实现“人少跑路,数据多跑路”的线上测试。经过多年努力,华岭股份解决客户众多问题的时间,由此前的一两天甚至一两周,缩短为分钟级甚至秒级。

  但是,集成电路发展到7纳米、5纳米的时候,“摩尔定律失效”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时,半导体行业产品创新呈现多样化,有的往材料创新走,有的往先进封装走,有的往设计创新走……凡此种种,半导体测试企业都要推出对应的创新测试方案,这些都给半导体测试行业带来新的挑战。

  华岭股份能够18年如一日潜心攻关半导体测试技术,除了大股东上海复旦早期订单的默默支持,背后还有国家的助力。从2004年至今,华岭股份承担了8个国家重大专项和多个国家地方科研项目,涵盖测试平台、测试装备和产品技术提高等多个方面。国家专项不仅为华岭带来了研发资金,而且使华岭与国内外众多高端半导体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国产高端芯片发展。

  因为有了国家的持续投入,有了中国半导体的进步,有了公司18年的坚持,华岭股份半导体测试技术才取得了很大进步。据介绍,华岭股份现在能做14nm晶圆量产测试,能在-55度至125度之间解决晶圆、成品、系统级完整测试,同时可以批量实现Direct Docking晶圆级测试。

  祁建华介绍,华岭股份芯片测试已经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只是少了国际领先工艺的量产锻炼机会。

  刘远华也印证这一说法。他透露,在考察了华岭股份之后,国际客户说华岭股份的技术并不输国际领先企业。

  随“中国芯”腾飞

  华岭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为半导体测试技术研发、半导体量产测试及相关增值服务。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净利润3373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712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43万元,净利润173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220万元。

  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第三方测试企业在中国台湾,即台湾上市公司京元电子,2018年,京元电子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约47.68亿元,净利润4.11亿元。

  华岭股份与京元电子规模为何差距这么大?

  这与我国半导体产业整体较弱,对外依存度太高直接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6532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占比38.6%,晶圆制造占比27.8%、封测业占比33.6%。但半导体自给率只有10%。

  资料显示,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中,中国台湾占比最高,为36%,中国大陆占比约11%。

  华岭股份聚焦国内的高端芯片测试业务,持续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跟进国际领先的测试水平,保持较高毛利率的同时,远离了民营测试企业在中低端市场的低价格竞争。施瑾说,华岭股份最近几年芯片测试的量增加了很多,但因为价格下来了,所以营业收入增长不明显。

  不过,现在的差距就是未来的潜力。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从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到封测,尤其是设计和封测环节,在国家和企业的大力投入下,均实现快速推进。近期,长江存储64层NAND与合肥长鑫DRAM相继投产,中芯国际、华虹、华力微等晶圆厂也进入扩产周期,随着芯片产能爬坡,国产化率正在拉升。

  除了外界环境优化,华岭股份自身也在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为了拓展市场,华岭股份最近几年将产品线从原来的晶圆测试向成品测试延伸。2017年,公司成品测试车间已经投产,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介绍,目前华岭股份成品测试的收入已经占到整个收入的30%,未来这个比例要提升到50%。

  此外,华岭股份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了与高端客户的量产合作。如今,公司服务于包括国内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在内的200多家用户,还是国内领先晶圆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华力主要测试合作商。

  施瑾认为,国际经验表明,随着半导体分工越来越细,半导体独立第三方测试的比例将逐渐提高。陪伴“中国芯”18年,终迎飞翔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