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制到辅导挂牌,再到充当做市商,最了解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莫过于券商。然而,近期股转系统统计数据显示,从2013年5月到今年上半年,在股转系统挂牌公司的82笔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券商均无参与其中。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称,各券商对股权质押业务都有所准备,但与主板市场不同,对于券商,约定购回业务在新三板或许更具吸引力。

  银行当道

  据股转系统于上周公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在2013年5月到2014年上半年,股转系统挂牌公司62笔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中,银行共完成47笔业务,占比57.3%,融资金额占比72.4%,其次是担保公司和投资机构等其他金融主体。

  事实上,2013年年底,股转系统就牵头和国内7家商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打造新三板挂牌公司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出了相关具体措施:为挂牌公司和拟挂牌公司提供定向授信额度,根据内部管理要求,为挂牌公司办理各项传统融资业务和创新性融资业务,而创新性融资业务包括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融资等。

  “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票普遍缺乏流动性,股价不具有代表性。相对于券商而言,银行的风控能力和尽调能力更胜一筹,在做市商推出之前,这可能是股转系统吸引公司挂牌的一项举措。”华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非银研究员说。

  股转系统公布的数据也证明了上述观点。从银行分类上看,城商行融资金额占比为56.1%。“我们基本也是对本地挂牌企业做质押融资,本来就摸底很清楚,尽调成本不高。”华东一家股份制银行公司业务部人士称。但他同时表示,“相对主板,银行对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股票流动性差,风险还是比较大,所以质押率也明显偏低。”

  券商缺位

  券商肯定会介入新三板挂牌企业股权质押融资业务,三家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但他们同时承认,本身公司类似业务就有额度限制,相对于风险较小的主板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能分到三板市场的额度有限。

  事实上,券商是从去年6月份才开始介入主板市场的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与银行、信托相比,属于新进入者。

  “股转系统去年也要求我们上报方案,但内部推动力不足,流程走得很慢。”上述上海地区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最终有几家中小券商上报了各自的方案,但股转系统不太认可。

  股转系统交易制度尚未完善,也成为制约股权质押融资发展的一大因素,之前九鼎投资股价两日之内的“蹦极”行情,曾令市场讶异。

  “即使下月底,做市转让推出以及年底集合竞价推出,一大部分挂牌企业股票仍只能采用协议转让。”上述非银研究员说,这部分企业质押融资时,建议可参照最近的定增价格以及企业资质、风险控制等因素,并适当降低质押率。

  而券商参与股权质押融资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未来约定式购回业务可能实现“一鱼两吃”。

  “虽然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但与股权质押融资相比,约定购回业务需要证券过户,这部分证券,理论上讲便可充当券商做市库存股票,券商也可获取利率和价差双重收益。”上海地区另外一家券商场外市场部负责人称,当然这需要股转系统相关配套文件的支持。